绵羊汽车生活记录 sheep汽车资讯 电池热失控防护方案仿真分析

电池热失控防护方案仿真分析

文章来源:郑州职业技术学院,宇通客车新能源汽车技术部,海马汽车有限公司《中国制造2025》指出,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/kg;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

《中国制造2025》指出,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/kg;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/kg;203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/kg。电池包能量密度的增加,不可逆反应热会增加热失控风险。热失控是指电池单体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度不可控上升的现象。近年来,国内外学者对电池热失控进行了较多研究。文献通过试验研究了动力电池单体电芯在过温、过充及内短路等极端情况下的温度和电压变化,提出改善电池安全性的建议。当一个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之后,其相邻单体受影响后也相继发生热失控,导致热失控蔓延,最终引发安全事故。因此,对电芯、模组热扩散行为进行研究,找到有效的防护方法,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。

锂电池发热失控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。内部因素主要是:电池生产缺陷导致内短路,电池使用不当,导致内部产生锂枝晶引发正负极短路。外部因素主要是:电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比如过充、高温使用、挤压及碰撞等。

其中过充和内短路是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最常见的原因。文章利用加热方式引发电芯热失控,探究电芯失控形式、温度及位置等信息,利用Starccm+仿真软件搭建模型,验证试验准确性,并研究了相邻电芯之间防火隔热材料、模组防火罩对电芯热失控的影响。

充电:若单体Umax<3.81V,以0.5C倍率恒流充电;若单体3.81V≤Umax<3.977V,则以0.25C倍率恒流充电;若单体3.977V≤Umax<4.06V,则以0.2C倍率恒流充电;若Umax≥4.06V,则以0.1C恒流充电至4.15V,至SOC为100%,延时5s结束充电。

电芯1热失控测试方案:设定加热膜加热功率为200W对电芯进行加热,直至电芯发生热失控,监测电池温度变化,每1s采集1次温度信号。

电芯2热失控测试方案:设定加热膜加热功率为200W对电芯进行加热,当电芯底部温度达到120℃,停止加热。观察电芯温度变化情况,若电池温度下降,开启加热功能将电池底部温度加热至160℃,停止加热。

观察电芯温度变化情况,若电池温度下降,开启加热功能将电池底部温度加热至200℃,停止加热。观察电芯温度变化情况,若电池温度下降,开启加热功能将电池底部温度加热至240℃,停止加热。以此类推,直至电池能够自发温升至失控,监测电池温度变化,每1s采集1次温度信号。

2个失控电芯一个从极耳喷射,一个从侧边喷射,喷射位置不同。从触发失控鼓胀到开始喷射起火间隔时间较短,几乎同时发生。

电芯1在电芯上表面布置3个温度传感器T1、T2和T3,加热膜布置在电芯下表面,如图1所示,电芯加热至1138s,发生自发反应,温度呈下降趋势,至1198s,电芯发生完全失控,电芯温度瞬间上升至500℃,迅速完成燃烧过程,燃烧持续时间约200s,电芯1在发生失控鼓胀后从极耳处喷射火焰。

电芯2上表面布置3个温度传感器,加热膜布置在电芯下表面,中间布置2个温度传感器,极耳处布置1个温度传感器监测外焰温度,如图2所示。电芯分别加热至120℃、160℃及200℃,电芯均未发生自发失控;当电芯温度上升至240℃时,时间为1345s,电池

开始发生自发失控,至1385s电芯发生完全失控,电芯表面温度迅速上升至最高700℃,燃烧持续时间约200s,电芯在发生失控鼓胀后从侧边喷射火焰。

从以上试验可以看出,当电芯之间没有阻燃性材料,发生热失控的电芯会将火焰引入相邻电芯,相邻电芯迅速达到热失控温度发生热失控,并依次循环直至所有电芯全部失控燃烧完。从第1个电芯开始,相邻电芯发生热失控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,至第5和第6个电芯热失控几乎同时发生,这是由于随着电芯热失控的进行,通过热传导或对流的方式远处电芯已达到极高的温度(接近电芯热失控温度或达到电芯分解的温度),当前1个电芯发生失控的同时,相邻高温电芯会快速达到失控温度发生失控。

1)相邻电芯用阻燃材料包裹(特别是电芯失控后容易发生喷射的位置,如软包电芯极耳处),达到隔绝火焰的作用,失控电芯与相邻电芯仅能通过热传导传递热量,加上电芯之间的隔热材料减少热传导带来的热量传递,从而达到隔火隔热的作用,降低相邻电芯发生热失控的概率;

2)在模组外侧增加防火罩,可以将模组发生失控时喷射的火焰进行控制,按照固定的方向和位置喷出,防止引燃其他模组,同时可以防止烧穿箱体引燃电池箱体外部部件。

利用Starccm+仿真软件搭建模组外侧增加防火罩,利用方式引发电芯热失控,研究防火罩对模组热失控影响。图3为模组外侧阻燃罩模型及电芯排布模型。

热失控电芯、模组采用加热方式,共计18根热电偶。其中,模组内布置13个热电偶,模组外在防护罩表面布置5个热电偶,如图4和表1所示。

模拟电池起火燃烧需要定义输入条件。单体锂电池主要由电解液、隔膜、正负极及隔膜组成。按照表2中参数输入,建立与实际电芯结构接近的物理模型如图5所示。

相邻电芯之间无阻燃防火措施,测试结果如图6、图7所示,当一个电芯发生失控,电解液喷射燃烧,会直接作用在相邻电芯,造成连续引燃。从第1个电芯开始,相邻电芯发生热失控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,至第5和第6个电芯热失控几乎同时发生,这是由于随着电芯热失控的进行,通过热传导或对流的方式使远处电芯已达到极高的温度(接近电芯热失控温度或达到电芯分解的温度),当前1个电芯发生失控的同时,相邻高温电芯会快速达到失控温度发生失控。

当电芯发生连续热失控,防火罩表面温度场如图8、图9所示,防火罩表面最高温度363℃,完全通过与模组壳体的直接接触传热,该温度不会使阻燃材料燃烧或失效(阻燃材料失效温度>1000℃),起了隔绝火焰的作用,避免引燃相邻模组。

相邻电芯用阻燃材料包裹,起到了隔绝火焰的作用,失控电芯与相邻电芯仅通过热传导传递热量,加上电芯之间的隔热材料减少热传导带来的热量传递,从而达到隔火隔热的作用,相邻电芯未达到热失控温度,如图11、图12所示。

当电芯未发生连续失控,阻燃材料表面温度如图13、图14所示,阻燃材料表面最高温度240℃,完全通过与模组壳体直接接触传热,该温度不会使阻燃材料燃烧或失效,起了隔绝火焰的作用,避免引燃相邻模组。

相邻电芯用阻燃材料包裹,起到了隔绝火焰的作用,相邻电芯未达到热失控温度。阻燃材料表面最高温度240℃,完全通过与模组壳体的直接接触传热,该温度不会使阻燃材料燃烧或失效,起了隔绝火焰的作用,避免引燃相邻模组。仿真结果为电池包热扩散防护提供理论基础,节约设计成本,缩短项目周期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绵羊汽车生活记录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heepcar.cn/20109.html

作者: sheep

奥迪空气悬架与电磁悬架技术解读

如何轻松应对《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技术规范》的测试?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42632534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2363400792@qq.com

工作时间:7*24小时全年无休
返回顶部
2023-02-21 18:14:35